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
实验室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上世纪60年代,本实验室创始人吕国蔚教授提出“缺氧组织预适应”的概念,开展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研究,揭示缺氧预适应的抗缺氧/抗应激效应、内在机理和进化基础。1963年吕教授发表了首篇综述《缺氧适应的组织机制》,出版首部专著《缺氧预适应:一种缺氧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并相继在J Appl Physiol、Neurochem Res、Neurosignals等国际杂志发表原著,受Mol Neurobi、Biol Sig Recepts、Progr in Neurobio等杂志之邀分别发表综述“Hypoxic preconditioning: a novel cypoprotective strategy”、“Hypoxia and its preconditioning”和“Hypoxic preconditioning: energy saving and brain plasticity”。《缺氧适应的组织机制》这篇综述被国内学者誉为低氧适应医学的先驱性文献,首部专著《缺氧预适应:一种缺氧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为抗缺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证明了缺氧损伤进程可以通过预适应有效防治。吕教授撰写的“脑缺血/缺氧预适应”作为专章已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部分内容写入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研究生教材《实验神经生物学》。
下一篇: 雄厚的依托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