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引导页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北京脑血管病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字号: + - 14

Beijing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for Innov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in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图片77.jpg

  前言

  为响应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落实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王陇德院士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首都大联盟等机构的支持下,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牵头,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0家医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4家科研院所、北京工业大学等4家大学、悦康药业等12家企业于2013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的建立旨在充分整合我国脑血管病诊疗临床及产业领域的相关资源,发挥“政、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优势,推动我国脑血管诊疗技术的快速示范和推广。

  联盟工作,依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308家基地医院的脑血管病防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脑血管病诊疗体系及网络,组建联盟诊疗示范医院,开展组学创新研发,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我国脑血管诊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造福心脑血管病患者。

  院士寄语

图片78.jpg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人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原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会长

  北京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荣誉理事长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而且死亡率高出欧美国家4到5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分析,我国的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近百分之九的速度上升。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的话,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有近400万人口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对健康的影响还在于,卒中发生后大约70%的病人存活,其中的四分之三伴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失明等。我们国家投入在脑中风上的治疗费用巨大,据2004年统计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将近70%。每年有几百万个家庭受到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对我们国家而言形势非常严峻。

  在国际上,脑卒中已经是一种预防有措施、控制有办法的疾病。但由于诸多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脑卒中筛查、治疗与防控专业技术水平总体较低,各个医院的超声筛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血管超声技术水平不容乐观。虽然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死因第一位,但现有的筛查和干预措施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颈动脉狭窄筛查与相应的治疗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够开展治疗颈动脉内膜剥离手术的医院和医生也较少。同时,药物调理、药物干预的环节也非常薄弱。其次是科普宣传不够。当前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居民对很多健康问题不够了解,很多医院对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的认识也不到位,因而造成了其高发并且快速上升的趋势。

  中国脑血管病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联盟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将整合国内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相关的医疗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从产业发展需求入手,发挥“政产学研用资”联动,加快先进的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服务于患者。联盟将促进国内医疗产业的技术提升,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发挥作用。

  联盟宗旨

图片79.jpg

  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脑血管病诊疗技术(尤其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提升为目标,显著提高脑血管病诊断和防治能力。本着“携手共赢、协同发展”的目标,联盟将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脑血管病诊疗体系的创新合作服务模式,提升脑血管病的医疗服务及产业技术链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达到组学创新研发、资源互补与学科共同发展之目的,服务于广大的心脑血管病患者。

  联盟工作

  1、开展脑血管病诊疗临床技术的研发:组织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研究、病理机理研究、诊疗设备器械研发、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发。

  2、推动脑血管病产业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提升脑血管病早期诊断、预防、诊疗药物和设备器械的科技含量,开展诊疗药物和诊疗设备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

  3、研究和探索脑血管病诊疗的服务新模式:整合资源,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脑血管病知识宣传、预防、诊疗、医药、设备一体化服务模式,组织联合会诊和远程会诊。

  4、举办专业技术培训、咨询及会展:提供脑血管病学科建设方面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组织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5、出版编辑学术刊物: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发表学术论文,介绍医疗新技术。

  6、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专业会议,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7、促进医改及医疗新体制的转变:研究和探索我国医疗新体制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8、承担政府委托事项:组织完成政府和其他单位的专业委托项目。

  9、承担国家远程卒中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图片80.jpg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关心和指导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牵头设立的国家远程卒中中心于5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众多来自全国的脑神经外科的权威专家、超过380家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院长出席了此次仪式,并参加了同期举办的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发展论坛。

图片81.jpg

国家远程卒中中心揭牌

  中国远程医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卒中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高复发更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表明,北京的脑卒中复发率占27%,我国临床资料表明门诊脑卒中患者约40%是二次以上复发。而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高级医疗人员的缺乏、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等问题更加剧了“四高”的情况。通过远程网络能够实现急性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溶栓治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推动远程卒中、远程医疗的发展,对于降低中国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82.jpg

联盟理事长与中外专家远程会诊

图片83.jpg

中外专家远程会诊

  作为“国家远程卒中中心”的运营方,辅助该中心在北京十六个区县开展急性脑血管病的远程会诊工作。

  联盟提供服务

图片84.jpg

  常用的脑血管病诊疗技术

图片85.jpg

DSA检查和治疗

图片86.jpg图片98.jpg

脑血管造影图片

图片87.jpg

脑血管超声检查

  联盟开展的工作


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介入材料和设备的研发

图片92.jpg

脑卒中诊疗技术的培训

  北京脑血管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

图片93.jpg

  联盟组织机构

图片94.jpg

  理事会

  荣誉理事长:王陇德

  理 事 长:尹岭

  副 理 事长:吉训明、徐如祥、陈 力、孙瑞岐、袁增强、邓玉林、闫建卓、纪智礼、王 峥、闫 华、于生元、王伊龙、刘志成、毛 颖、黄 慭、于伟仕、钱陈钦、何炬斌

图片95.jpg

  监事会

  监事长:王起忠

  副监事长:吴忠均、安魁

  秘书处

  秘书长:张新胜

  常务副秘书长:胡堃、陈雪、杨贵亮

  副秘书长:庞纯伟、马明

图片96.jpg

中国脑血管病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仪式

图片97.jpg

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合影

  欢迎入盟

  入盟条件:

  1、凡具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开展脑血管病诊断治疗的综合、专科医院(包括民营医院)。

  2、与脑血管病诊断、治疗相关的企业、药械商、生产厂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3、示范医院:有独立神经科病房、神经介入手术室(DSA/MR/CT)及神经相关诊断、康复(MRA/TCD/CTA/等)、神经科专科门诊。

  4、示范中心:除“示范医院”的条件外,应具备基础研究实验室。

  联盟服务:

  1、 搭建创新合作交流平台

  2、 建立脑血管病基地

  3、 指导脑血管病学科建设

  4、 开展脑血管病远程诊疗

  5、 打造医院知名品牌专科

  6、 开展多中心临床的研究

  7、 培养脑血管病专业人才

  8、 组织国家重大支撑项目

  9、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10、编辑出版临床学术刊物

  11、承担政府部门委托事项

  12、科研转化与投融资服务

  合作模式

  一、医院合作模式

  1、联盟与技术领先的综合或专科医院合作,建立脑血管病诊疗示范中心或示范医院。

  2、为成员搭建国家级脑血管病诊疗技术领域科研创新合作平台,联合申请国家及科研项目。

  3、联盟为医院提供脑血管病诊疗医师培训服务及长期技术支持。

  4、联盟为医院脑血管病学科建设提供技术设备解决方案与投资服务。

  二、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模式

  1、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将临床的先进理念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

  2、进行组学研发,申请国家及科研项目。

  3、促进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4、联盟向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与投资服务,加速其科研成果的产品化进程与临床推广。

  联盟常设机构:秘书处

  地 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联系电话:86-010-83198930

  传真电话:86-010-83154745

  邮政编码:100053

  网 址:http://www.ccvd.org.cn